初次養貓注意事項 |
初次養貓者,最好能從幼貓開始養起(以出生1.5個月左右最佳)。幼貓不僅能很快適應新主人及環境,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。因此若想配合自家的生活習性或養一雙不偏食,沒有壞習慣的貓,從幼貓養起最為理想。
如何選擇一隻健康的小貓呢?以下幾個重點可供參考,但千萬別一開始就粗魯地打開牠的嘴巴或掀起尾巴。你可以輕輕地將牠抱起,藉由一同嬉戲觀察牠的活動情形。 |
------- 觀察重點如下 ------- |
1. 眼睛:
烔烔有神的眼睛是健康的要件,要注意是否有眼屎,充血或第三眼臉突出……等現象。
2. 鼻子:
觀察是否乾淨,溼潤,若有打噴嚏或出現鼻膿時,要特別注意。
3. 耳朵:
觀察耳道內是否乾淨,無臭味,耳殼外緣是否有搔養的抓痕。
4. 口腔:
注意牙齒生長情形,有無口臭,口水過為,潰瘍……等現象,健康貓咪的牙齦為粉紅色。
5. 皮膚毛色:
皮膚有無彈性及毛髮有無光澤,可做為健康指標,應檢查有無外傷或結痂,皮膚跳蚤等皮膚問題。背部脊椎若過於明顯突出,則表示動物太過消瘦。
6. 肚子:幼貓的肚子一般會稍微膨脹,若過於消瘦或膨大,可能有腸內寄生蟲感染。抱牠時若有疼痛反應,或有硬塊感時,要加以注意。
7. 四肢:檢查有無外傷,或皮膚問題,觀察跑、跳時步法是否正常。
8. 肛門及生殖器周圍:健康時肛門應是緊縮且乾淨的。若有紅腫潰爛,可能是經常下痢的表現。尿尿應是清潔而不濁,不應有血尿或膿尿。
9. 活力及食慾:健康貓咪應是活潑,精力旺盛,且食慾很好的。 |
-------選擇長毛貓或短毛貓呢?------- |
一般長毛貓較溫馴,喜歡單獨行動,個性較為憨厚,但主人需要每天幫牠梳1-2次毛,否則易結成毛球,久而久之變成整片硬梆梆的毛毯,且因悶熱不通風,易有黴菌感染。
而短毛貓個性較活潑,愛撒嬌,且獨佔性較強但較聲較大(尤其是暹羅貓)。因此最好先衡量貓咪,以免造成自己及鄰居的困擾。 |
-------選擇公貓或母貓呢?------- |
母貓出生後6-10個月,即開始發情,發情時貓咪會比平常更粘人,喜歡在主人腳邊或桌腳磨蹭,甚至在地上打滾或屁股抬高,有些短毛貓的叫聲更是誇張,會發出類似嬰兒聲似的叫聲,相較之下,長毛母貓的發情徵狀含蓄多了,甚至有的主人還會忽略掉他的愛貓已進入青春期了。
母貓平均一個月發情一次,每次為期5-10天,而公貓約自出生後10-12個月開始性成熟,會開始受到發情母貓的吸引而焦躁不安,或於夜晚互唱情歌,甚至為標示勢力範圍,會開始到處噴尿作記號。
若主人無法忍受這些行為,又不以繁殖小貓為目的,可於貓咪性成熟後,帶至獸醫院進行子宮卵巢摘除或去勢手術,以免困擾。 |
-------正確的健康管理方式------- |
通常小貓從母貓初乳中獲得的免疫效果只能維持到二個月左右,所以二個月開始就應接受第一次的疫苗注射,之後隔一個月再注射第二次,以提升對傳染病的免疫力。
在預防注射未完成前,最好別讓小貓與其他病貓或野貓接觸,以免受到感染。以後定期每年追加一次預防注射即可。
目前獸醫院常用的貓疫苗有三合一疫苗(包含貓瘟、貓病毒性鼻氣管炎,貓卡力西病毒症),白血病疫苗及五合一疫苗(包恬貓瘟、貓病毒性鼻氣管炎,貓卡力西病毒症、白血病、及貓披衣菌肺炎)。
|
分別簡介如下: |
1. 貓瘟(Feline panleukopenia)
由貓小病毒(Feline parvovirus)引起之泛白血球減少症,一般以接觸傳染為主,亦可經由吸血昆蟲或蚤類傳染,傳染性極高,6個月以下幼貓最易感染此病。 臨床症狀為厭食、抑鬱、精神極差、高燒、持續性嘔吐、下痢,常因免疫力降低而引起肺炎,最後因白血球數急劇減少及出血性腸炎造成脫水和失血而死亡,死亡率約25-75%。 本病毒十分頑強,甚至會穿過胎盤感染胎兒,造成死胎或流產,所以母貓最好於懷孕前即接腫貓瘟死毒疫苗。
2. 貓病毒情鼻氣管炎(Feline Rhinotracheitis)
由貓庖疹病毒(Feline herpesvirus)第一型(Feline herpesvirus type 1)所引起之高傳染性上呼吸道疾病,一般以接觸或飛沬傳染為主痊癒後的貓有80%會成為帶原者,並持續排毒數週,分泌物會傳播病毒;懷孕母貓若感染此病,則病毒會經胎盤感染胎兒,甚至造成流產。 主要臨床症狀有高燒、抑鬱、咳嗽、打噴嚏、眼睛畏光、結膜炎,以及角膜、舌、口蓋等部位潰瘍,故可見水液性眼分泌物及鼻分泌物大量增加,繼發性的細菌感染會使分泌物變成黏液膿樣,幼貓感染死亡率約20-30%,成貓死亡率低。
3. 貓卡力西病毒症(Feline Calicivirosis)
貓卡力里西病毒(Feline calicivirus)主要侵犯貓的上呼吸,造成支氣管性肺炎或肺泡性肺炎。以直接接觸傳染為主,也可經由飛沬傳染。 病程約1-4週;感染率高但死亡率不一,最高可達30%。15週齡至六個月齡之幼貓若感染此病,則會呈現病毒性肺炎,而因呼吸困難而死;有此則會出現神經症狀。 臨床症狀有口舌部潰瘍、發燒、抑鬱、厭食、打噴嚏、流涎、眼和鼻分泌物增多、肺炎等,與貓鼻氣管炎的症狀相當類似,臨床上很難區分。復原後會持續排毒數月或數年!
4. 貓白血病(Feline Leukemia)
是由貓白血病毒(Feline leukemia virus, felv)所引起之白血球減少症;在貓所有的傳染病媒中,此病毒是傳染性最高的一種,即使只與患貓接觸一次即會感染此病,並可終生為帶原者。 其臨床症狀包括體重下降、貧血、發燒齒齦炎、下痢等,但由於程度分歧,使診斷非常困難,必須借助血液檢查來判斷。雖然貓白血病不會傳染人類,但其模式卻與AIDS病毒類似,均會引發免疫抑制作用,並導致淋巴瘤(一種腺體性癌症)、白血病(血癌)、貧血、腎功能不全和腸炎等,此病毒也能以靜止狀態潛伏在貓兒骨髓中數年後再發病。雖然幼貓對此病較為敏感,但此病卻能感染任何年齡、品種及性別的貓。 此疫苗可在8-10週齡給予第一劑,對12-14週齡給第二劑,爾後每年補強一次即可。
5. 貓披衣菌肺炎(Feline Chlamydial Pneumonitis)
由鸚鵡披衣菌(Chlamydia psittaci)所引起之高傳染性疾病,主要造成貓的肺炎。 初期顯現之臨床症狀為結膜炎,之後則伴隨有發燒、嚴重的流淚,而且眼分泌物會變成膿狀;亦會出現鼻炎症狀,包括:鼻分泌物增加、打噴嚏、鼻蓄膿等;後期的臨床症狀為化膿性肺炎,會因氣管和肺泡內之分泌物過多而造成呼吸困難及肺水腫。 全部病程約持續30天,但在感染30日以上,仍能在病貓的結膜和肺發現此病菌,故病貓即使痊癒亦會持續散播此病菌,而使周遭的貓隻感染此病症。 |
其他常見的疾病簡介如下:
|
1. 貓傳染性腹膜炎(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, FIP)
由冠狀病毒(Coronavirus)所引起,死亡率高,易感染2歲以下及9歲以上的貓。 臨床症狀為持續食慾不振,體重減輕,發燒腹水,如為乾式腹膜炎,則可能出現神經症狀及眼球病變。
2. 貓弓蟲症(Toxoplasmosis)
由弓蟲(Toxoplasma gondii)感染發病,經飲食接觸,輸血及胎盤感染,貓通常為無症狀感染,但嚴重者會出現下痢,呼吸困難,淋巴結腫大,消瘦,生殖障礙,甚至死亡,蟲卵經由糞便排出感染其他動物,貓科動物為其最終宿主。 本病是一種相當重要的人畜共同傳染病會引發腦膜炎、脊髓炎與肺炎……等,且會感染孕婦,造成死產,流產或胎兒畸型……等後遺症。
3. 心絲蟲感染(Heartworm Infection)
由心絲蟲(Dirofilaria immitis)感染,經由蚊子或跳蚤為傳染媒介,成蟲寄生於右心室及肺動脈,貓的臨床症狀不如犬隻明顯,但因貓對蟲體死後所釋放的蛋白質有過敏反應,且死後之蟲體易於貓的心臟及血管形成血栓,造成休克死亡,故不建議殺成蟲,最好能每月給予貓心絲蟲預防藥口服,以殺幼蟲防止其發育成成蟲。
4. 蛔蟲感染
主要經由胎盤或經口感染寄生於小腸,吸收養分,引起消化障礙幼貓症狀比成貓嚴重。
5. 絛蟲感染
經由跳蚤傳染,蟲體常約15-50公分,頭節會吸著於小腸及大腸,而不斷排出片節,因此常於貓糞便中發現中發現絛蟲的成熟片節。當體內有大量絛蟲寄生時,會引起營養不良、消瘦,甚至阻塞腸道。片節排出時會刺激肛門而感覺奇癢,此時貓咪會於地面摩擦屁股以抒解癢感。
6. 跳蚤感染
感染貓的跳蚤以貓蚤最常見,可在皮膚表面,快速活動,在環境中很容易寄生繁殖,靠吸取宿主的體液,血液或表皮物質而維生。 跳蚤寄生時,會造成貓咪搔癢,脫毛或過敏性皮膚炎,也會傳播絛蟲,造成貓咪不適。當跳蚤過多時,有時連主人也會被殃及,而被叮得滿身是奇癢紅腫的庖。 但幫貓驅除跳蚤千萬小心,別亂用狗的除蚤藥劑,尤其是有機磷類的除蚤藥劑,否則極易造成貓咪中毒死亡,最好能請教獸醫師或買貓專用的除蚤用品!
7. 耳疥蟲感染
群體生活的貓咪經常有耳疥蟲的感染,此為接觸傳染,會造成貓咪耳朵奇癢,而不斷搔抓或甩耳,耳道內會有許多咖啡色或黑色的分泌物及血塊,一旦如此,最好儘早帶至獸醫院診治。 |